上锦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之余也踊跃来到现场献血。
本次大会注册参会人数700余人,其中临床专家和科研人员300余人,企业代表400余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旭光、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敬静等市、校领导参会。
8个分论坛深度聚焦精准医学研究前沿、精准医学技术与临床转化、基因、基因组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3D打印、精准医学与创新药物、精准诊断与健康管理、微生物组学技术创新、专科医联体与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与会嘉宾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分享与交流。此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我省、四川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精准医学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将为中国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创新融入全球化进程提供医、产、学、研、资、创的多方交流平台,助推我国精准医学科技和产业发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对莅临参会各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目前,四川大学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办最好医科的目标,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医学家,而精准医学则是医学家的新动能与突破点。基于此,相信成都会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医药健康以及精准医学发展贡献更多的成都力量。
自2014年华西医院成立华西精准医学中心以来,精准医学在华西医院肺癌诊疗、骨肿瘤外科、胃肠病变诊疗,以及妇产儿科、口腔科等领域的应用均取得巨大进步。经过主办方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公正的评审,评选出原创性强、临床应用价值高,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10个专利项目进入决赛,另外挑选未进入决赛的30个优秀项目进行现场布展宣传。今年中国也参加了2022年第18届ISDE大会的申办工作,希望借助这几次会议的‘东风,以及我国的人员、资金等优势成功申办2022年国际食管疾病大会,为中国食管癌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内容涵盖了食管良性疾病的诊治,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新辅助放化疗/化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及食管良性疾病的微创手术(腔镜和机器人)视频展播,新辅助治疗无效的挽救性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食管癌诊断技术及TNM分期,以及食管癌各种临床研究等内容。陈龙奇教授作为大会国际食管疾病执行委员受邀参加此次盛会,为全球同行介绍了食管癌神经周侵犯的相关研究。大会会场设置在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维也纳大学,这里也是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校。同时,专家组还就ISDE与CSDE未来的进一步合作展开了商讨,期待中国未来为全球食管癌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其中,维也纳大学众学院中最富声誉是医学院,该院曾位于世界医学之巅峰,是当时世界医学中心。CSDE专场在19日举行,历时90分钟,由ISDE执行主任Mark Ferguson和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于振涛教授联合主持,来自中国的食管癌领域研究专家毛友生、李辉、杨弘(傅剑华)、陈龙奇、陈海泉、魏文强分别介绍了中国在食管癌领域的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
陈龙奇教授表示,本次大会讨论临床研究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较以往明显增多,这恐怕也是我们未来在学科发展和技术提高方面之外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两天半充实、紧张的学术会议,最后于19日上午以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CSDE)专场的顺利举办而结束。同时,大会组委会安排了500个壁报展示,中国共有54份壁报入选。希望我国的学者能够重视并积极参与,在食管疾病的研究领域体现我国自己的优势。
中国学者受到大会邀请共作6篇专题发言,4篇视频展示,13篇大会口头发言。这也是此次ISDE国际食管疾病大会执行委员会选址在维也纳大学举办的用心之处。首先,亚洲的面孔较多,占参会人数三分之一以上,亚洲同道参加会议的积极性较以往明显提高。本次会议收到了来自全球食管疾病学者的787篇投稿,中国有149篇摘要被录用。
参会代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全方位、多学科交流了食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经验。这是食管疾病领域最具悠久历史、最权威的国际性会议。
CSDE与欧洲食管疾病学会(ESDE)作为ISDE的两个直属分会,均设置了专场会议。本次会议较往届有几点不同。
同时,下一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将由AJCC移交到ISDE,数据也将来自于录入EsoData的全球数据。其次,本次会议所有的演讲题目,包括视频展示,相关研究内容都以临床为主,基础研究极少,说明参会者越来越重视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会议期间也有很多讲者提到了临床科研对于我们制定指南和指导临床的巨大意义。陈龙奇教授还指出: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需要我国学者关注,ISDE的EsoData项目,将雄心勃勃地建议一个纳入全球有代表性单位的食管疾病数据,目前入库记录已在20000以上,用于以后编写国际性的食管疾病诊治指南(目前已有贲门失弛缓症及胃食管反流病在编写中)。9月16日-19日,由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ISDE)举办的第16届ISDE国际食管疾病大会(16thWorld Congress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泰国康复学专家GulaparSrisawasdi教授、新加坡足病师JohnsonBoey教授对如何通过制作保护鞋和鞋垫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和糖尿病患者下肢减压治疗进行了分组实操培训。内分泌代谢科高赟副主任医师通过分享糖尿病高危足的门诊住院病例与参训学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通过一整天的培训,加深了大家对糖尿病足溃疡预防的认识,提高了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理论水平和处置能力。9月20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临床卓越项目-糖尿病足及下肢病变第三次培训在我院举行,来自全国的37名青年医生参加了本次专项培训。
我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内分泌代谢科陈大伟主治医师分享了华西糖尿病足诊治中心的多学科管理经验。我院程永忠副书记到会致辞,对来自全国的致力于糖尿病足诊治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刘芳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杨兵全教授、解放军454医院王爱萍教授和我院血管外科马玉奎教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规范性筛查、糖尿病高危足预防及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病变的识别等专题做了系统讲解,并与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培训会的主题是糖尿病高危足的防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前任组长许樟荣教授、现任组长冉兴无教授主持了培训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前任组长许樟荣教授、现任组长冉兴无教授主持了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的主题是糖尿病高危足的防治。我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内分泌代谢科陈大伟主治医师分享了华西糖尿病足诊治中心的多学科管理经验。
泰国康复学专家GulaparSrisawasdi教授、新加坡足病师JohnsonBoey教授对如何通过制作保护鞋和鞋垫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和糖尿病患者下肢减压治疗进行了分组实操培训。内分泌代谢科高赟副主任医师通过分享糖尿病高危足的门诊住院病例与参训学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我院程永忠副书记到会致辞,对来自全国的致力于糖尿病足诊治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9月20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临床卓越项目-糖尿病足及下肢病变第三次培训在我院举行,来自全国的37名青年医生参加了本次专项培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刘芳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杨兵全教授、解放军454医院王爱萍教授和我院血管外科马玉奎教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规范性筛查、糖尿病高危足预防及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病变的识别等专题做了系统讲解,并与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一整天的培训,加深了大家对糖尿病足溃疡预防的认识,提高了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理论水平和处置能力
通过赛前的精心准备,两位圈员在发表赛中沉着冷静、表现优异,清晰展示了该项目的改进过程及成果,吸引了现场专家及同仁的目光,赢得了阵阵掌声。质量功能展开(QFD)已成为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与创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工程建筑、软件、服务和产品设计制造等领域。9月26日-27日,由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AQFDA)主办的亚洲医疗质量创新项目发表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44家医院的48个质量改进项目参赛。我院胸部肿瘤科品管圈圈长及圈员参赛。
通过参加本次发表赛,同行圈再次向国内外医院管理专家及同仁展示了我院在肿瘤患者质量管理方面改进的努力及用心,未来同行圈将继续利用质量管理工具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满意度。日本的国际著名质量专家新藤久和、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刘庭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吴桐毅等多位专家担任评委。
2015年,我院同行圈针对肿瘤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开展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圈长岳志瑛牵头组建了由医、护、药师及心理治疗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并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有序展开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有形及无形成果。在发表赛中,我院胸部肿瘤科同行圈圈员谢欣雨、但诗琪对医疗质量改进项目提高肿瘤患者疼痛缓解率进行了现场口头汇报。
亚洲质量功能展开协会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QFD交流平台。最终从众多改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亚洲医疗质量改进项目一等奖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